中国女篮的困境与球迷的误区:宫鲁鸣接手的烫手山芋
2022年,在郑薇的带领下,中国女篮在世界杯上勇夺亚军,追平历史最佳战绩,一时间,国人对这支队伍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再创辉煌充满期待。然而,现实却给热情的球迷泼了一盆冷水——中国女篮不仅未能延续辉煌,甚至连八强都未能进入。
奥运会的失利引发了对主教练郑薇的质疑,下课之声不绝于耳。或许是预见到这支队伍正处于巅峰后的下坡路,郑薇顺应呼声选择辞职。随后,中国女篮的教鞭交到了老帅宫鲁鸣手中,但这更像是一个“烫手山芋”。
仔细分析这支队伍,不难发现,除了李月汝保持着上升势头,其他主力球员的状态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,特别是李梦、王思雨和韩旭。四川女篮在WCBA总决赛中不敌广东女篮,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无论谁来接手中国女篮,短期内都难以带领球队重回巅峰。宫鲁鸣敢于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,无疑需要极大的勇气。
展开剩余76%不出所料,在随后的亚洲杯中,中国女篮仅获得第三名,宫鲁鸣也因此备受质疑,球迷们熟悉的“下课”声再次响起。面对困境,球迷们开始“病急乱投医”,对这支中国女篮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认知。以下我将盘点其中最常见的四大误区,希望能帮助大家更理性地看待中国女篮的现状。
误区一:刘禹彤可以进入国家队挑大梁?
不可否认,刘禹彤在大学联赛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的表现可圈可点,展现出了不错的潜力。但是,这些比赛的水平毕竟与职业比赛存在差距。刘禹彤至今没有完整地经历过两个赛季的WCBA职业联赛,让她直接进入成人组国家队,未免有些拔苗助长。要知道,职业联赛、学业、商业比赛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,需要时间去适应和提升。
误区二:张敬一可以凭借业余比赛中的三分球进入国家队?
这种想法更加不切实际。刘禹彤尚且有身高和体重上的优势,在业余比赛中展现出一定的统治力,而27岁的张敬一在身体天赋上并不突出。业余比赛和成人组国家队的对抗强度、防守压力完全不在一个层级。在国家队级别的比赛中,张敬一可能很难获得出手机会,更遑论发挥她的三分球特长。
误区三:韩旭回国打球是为了国家队备战?
韩旭在回国前,曾有WNBA球队向她抛出橄榄枝。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了国内,原因无外乎国内的联赛环境更舒适,薪资待遇更优厚。将回国说成是为了国家队备战,不过是一个美丽的借口。反观李月汝,她选择继续留在WNBA打球,这并没有影响她备战国家队的比赛,反而让她在更高的舞台上得到了锻炼和提升。
更重要的是,球迷们常常将大运会、亚运会等赛事与国家队比赛混为一谈,认为韩旭应该积极参加这些比赛。事实上,这些比赛的含金量与奥运会、世界杯等大赛相比并不高。尤其是全运会这种带有地方性质的比赛,更多是为了争取奖金和荣誉。韩旭在WCBA已经拿到了高薪,我个人认为她应该适当拒绝一些非重要的赛事,将精力集中在国家队的备战上,避免过度消耗身体,影响状态和伤病恢复。看看韩旭近几年的状态下滑幅度,作为一名年仅25岁的球员,这样的下滑速度着实令人担忧。
误区四:中国女篮的失利是因为李月汝“独木难支”?
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。诚然,李月汝在巴黎奥运会上表现出色,但中国女篮的整体失利并非仅仅因为她一个人的发挥不足。更重要的是,李梦、韩旭、王思雨、杨力维等主力球员的状态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,导致球队整体实力下降。
以上便是我总结的球迷对中国女篮存在的四大“错误认知”,如果能够理解其中三个,就说明你对中国女篮的认识已经达到了入门级别。
"
发布于:江西省瑞银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